血管病,半球,下肢,病人,完全性
提問: 偏癱恢復
我想問一下,偏癱再床3年的患者堅持吃藥和運動,恢復的幾率有多大.請盡快回復,謝謝
医师解答: 建議進行物理治療! 常用于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針刺療法有哪些? 針刺療法對腦血管病治療有較好療效,不但在腦血管病的恢復期可以普遍應用,對部分病例還可早期治療。現將較常用的體針和頭針療法介紹如下。   體針的常用穴位   頭面部:百會、上星、印堂、迎香、太陽、下關、地倉、人中、翳風、風池等穴。   上肢:曲池、手三里、外關、內關、合谷、少澤、后溪等穴。   下肢:環跳、秩邊、風市、陽陵泉、足三里、承山、三陰交、昆侖、涌泉等穴。   每次取穴不宜過多,可輪流使用。一般選用1~2個主穴,再選若干配穴。每日1次,7~10天為1療程,休息5~7天,可再行第2療程,并可用電針。   頭針:是治療腦血管病偏癱的一種特殊針刺療法。主要是根據神經解剖大腦皮層功能的理論,運用針刺療法,在頭皮上劃出皮層功能相應的刺激區,在這些刺激區進行針刺,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目前主要用于治療腦血管病引起的癱瘓、麻木、失語等癥。腦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療為佳;腦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穩定后開始。   取穴:對側運動區為主;感覺障礙取對側感覺區;運動性失語取對側面運區;感覺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三區;命名性失語取對側語言二區。   方法:根據上述原則選好刺激區位置,用快速進針,達到頭皮下或肌層,斜向捻轉至要求的區域長度,進行快速持續捻針,每分鐘要求捻轉200次以上,一般2~3分鐘即達到適應刺激量和刺激強度,患者相應的肢體有熱、麻、脹、抽、出汗等感覺,休息5分鐘,再捻轉2~3分鐘,再休息5~10分鐘起針。每日1次,一般10~15天為1療程,中間可休息一周左右,再作第2 療程。   注意事項:針刺部位要選擇準確,針刺前應用75%酒精棉球嚴格消毒。針刺入后局部劇痛可捻轉2分鐘,若仍劇痛難忍,可將針退至皮下,適當地調整一下進針方向,可避免疼痛。起針時用干棉球壓迫針孔1~2分鐘,以防出血。如病人暈針,立即起針,應給予適當處理。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,是指一側上下肢、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,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癥狀。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,但走起路來,往往上肢屈曲,下肢伸直,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,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,叫做偏癱步態。嚴重者常臥床不起,喪失生活能力。   急性腦血管病人為什么會發生偏癱呢?主要是大腦半球皮層運動中樞受損的緣故。從人的大腦半球分工來講,右側大腦半球通過運動中樞管理著左側肢體運動;左側大腦半球,通過運動神經管理著右側肢體運動。任何一側發生病變,都會導致對側偏癱。兩側大腦半球最易發生病變的部位是內囊。因為這里主要是由一個叫豆紋動脈的小血管供應血液,而豆紋動脈是從大腦中動脈垂直分出的,管徑小,壓力大,受血流沖擊時,容易破裂出血。所以,又叫做出血動脈。是發生腦出血的好發部位,但當血壓下降,血流緩慢時,又容易發生血栓形成。而內囊區神經纖維排列很緊密,上行和下行的纖維都從此處穿過,一旦受損,便產生對側偏癱、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,即所謂“三偏征”。   按照偏癱的程度,可分為輕癱、不完全性癱瘓和全癱。輕癱:表現為肌力減弱,肌力在4~5級,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,不完全性癱較輕癱重,范圍較大,肌力2~4級,全癱:肌力0~1 級,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xqdo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